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新的消息称之为,由中国工程院范云六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第一代植酸酶产品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具备自律知识产权的植酸酶基因,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顺利含有高活性植酸酶并平稳遗传的转基因玉米。 据理解,植酸酶是用于*普遍的优质饲料添加剂,可以提升动物对饲料中磷及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的利用率,增加其粪便中磷的排泄量。据理解,为符合动物生长对磷的市场需求,必须在饲料中加到磷酸氢钙,其生产过程能耗低、污染轻;与此同时,饲料中并未被动物利用的植酸磷构成低磷粪便,导致环境污染。
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就制订了养殖业强迫用于植酸酶的政策,以增加甚至避免饲料中加到磷酸氢钙,为此,国内外陆续研发了第一代植酸酶产品。我国用于第一代植酸酶现获得明显效益:养殖业每年较少用磷酸氢钙80万~120万吨,养殖业向环境消化磷增加30%以上,氮增加10%以上。
据报,此项研究之所以自由选择以玉米为载体生产第二代植酸酶产品,主要考虑到玉米是最重要的、也是*欠佳的饲料加工原料。我国玉米总需求量的将近80%用作饲料加工,在家禽和家畜饲料中用量也都在50%以上。
本文来源:博亚app最新下载官网-www.mekelighting.com